进行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落下帷幕。7月19日,央行公告称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,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.7倍的下限。业内分析认为,随着贷款利率全面放开,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。
受益于贷款利率放开的新规,对于银行理财产品这一中间业务来说,未来的产品发行将更加多元化,各具特色的产品瞄准不同目标群体,高预期收益类产品数量可能增多,手持“巨资”的理财客户,也有望通过风险偏高的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。
近日,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在公开场合表示,截至今年6月底,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达到9.85万亿元人民币,而2007年只有5000亿元的规模。交通银行某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:“在一定时期内,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储功能非常突出,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深,揽储功能会逐渐淡化,向其理财本质回归。”由于各家银行定价的差异,瞄准不同目标客户的各品类理财产品差异也逐步突出,收益分化进一步加大。“考虑到银行的揽储压力仍然存在,预计大资产客户会有更多高收益品种可选择。”
6月下旬,在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面前,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热情高涨,据不完全统计,仅6月一个月之内,上市公司披露理财产品购买信息的公告多达209条,最热门的6月29日,获董事会授权将实施购买方案的上市公司就达到了20家之多。而整个2012年,沪深两市涉及理财的上市公司仅为176家。
银监会今年3月发布“8号文”,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、风险拨备等均提出明确要求,在风控监管加强背景下,理财产品普遍降温,收益率大部分都在3%-4%之间。有观点认为,正式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直接引爆了上市公司的购买热情。若按照7%甚至更高的收益水平核算,6月末的产品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。